Elite精英留学 | Agnes老师

高级特邀顾问(CNP)
106赞 45粉丝 6最佳回答
短信

许多孩子最大的痛苦,是父母“太过完美”

阅读: 58     发表:1月前

优秀的父母会教会孩子如何独立飞翔,而不是束缚他们的“翅膀”,以便孩子能够在我们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如果希望培养出一个出色且内心充实的孩子,请学会放下自己的焦虑与执念!


本文共计4598字,阅读时间约14分钟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美国顶尖心理学家的育儿经】

作者:洛瑞·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美国心理治疗师



1

什么都有,但不快活


最初的几位病人几乎都是教科书中的典型案例。当他们分享自己不幸的童年时,我能够轻松地将他们的伤痛与成长经历联系起来。然而,很快我遇到了一位例外。这个姑娘二十多岁,聪明而美丽。


她告诉我,她来咨询的原因是因为她“总是不快乐”。令她沮丧的是,她找不出自己对什么不满。尽管她拥有一对“非常出色”的父母、两个优秀的兄弟姐妹、支持她的朋友、良好的教育、令人羡慕的工作、健康的身体和漂亮的房子,但她依然感到空虚。



她的家族中没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病史。那么,为什么她总是失眠?为何她总是犹豫不决、害怕犯错、无法坚持自己的选择?她认为自己与父母所说的“惊人”形象相去甚远,心中总有一个空洞。这让我陷入困惑。这个案例中没有漠不关心的父亲、苛求的母亲或其他冷漠、贬低他人的照顾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在我努力理解时,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类似的案例越来越多。我接待的二三十岁成年人们纷纷诉说自己遭遇的抑郁和焦虑,难以选择或专注于令自己满意的职业,无法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感到空虚和缺乏目标——而他们的父母却无可指责。


相反,这些病人都表示对父母的崇拜,认为他们是“最贴心的朋友”,总是乐于满足他们的需求,甚至还为他们支付心理治疗费用(当然也在替他们承担房租和汽车保险),这让他们既感到愧疚又困惑,毕竟,他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无可抱怨。



起初,我对这些人所说的话心存疑虑。童年往往并不完美,那么,如果他们的童年如此完美,为什么会如此迷茫和缺乏自信呢?这与我所学的知识相悖。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开始相信他们并没有掩饰或歪曲自己的经历。他们确实拥有关爱的父母:


这些父母给予他们“发现自我的自由”;接送他们上下学,陪伴他们做作业;在他们受到欺凌或孤立时出手相助;为他们请家教以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难题;资助他们上吉他课(即使在失去兴趣时也允许他们放弃);并不会简单粗暴地惩罚,而是用“逻辑后果”来替代惩罚……总之,这些父母非常“体贴”,倾心帮助我的病人们顺利渡过童年的各种考验。


作为一位力不从心的母亲,我常常在听病人的诉说时,暗自惊讶于这些伟大父母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直到有一天,我心中浮现出另一个问题:这些父母是否过于付出了?许多父母都在努力做到最好,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会走上心理医生的沙发,而我正在目睹这种养育方式的真实后果。为了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我们拼尽全力,然而长大后,他们却坐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诉说自己感到空虚、困惑和焦虑。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时,学院的临床研究重点在于父母缺乏关爱如何影响孩子,但没人想到问一问:如果父母的关爱过度,那这些孩子又将如何呢?



2

过度保护剥夺幸福感


在美国,育儿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原因在于存在许多风险,而各类育儿理论也难以形成共识。不同的派别之间始终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亲密育儿与严格教导、儿童中心与家长中心,社会风向则如同“河东河西”的轮回。


然而,所有育儿方法的根本目标却是一致的:将孩子培养成未来幸福感充盈的成年人。近些年来,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义发生了转变。如今,单单追求幸福似乎已不再足够,人们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体验到更深层次的幸福。



美国梦以及对幸福的追求,已经从“追求基本满足”转变为“无时无刻都必须感到幸福”。格雷琴·鲁宾在其畅销书《幸福工程》中提到:“我感到幸福,但我还应该更幸福。”这种追求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一种社会运动。然而,她自己对于“应该幸福到什么程度”也感到困惑。


鲁宾的经历和我一些病人的情况十分相似:拥有出色的父母、富有的丈夫、健康可爱的孩子、许多朋友、耶鲁大学的法学学位以及成功的自由职业生涯……尽管如此,她仍感到某种缺失。为了解决这种空虚感,她开始了自己的“幸福之旅”,制定行动清单,比如每周买三本新杂志,并不断整理衣柜。



经过一年的努力,鲁宾承认她依然在挣扎。她写道:“在某种意义上,我反而让自己更加不幸福。”随后,她揭示了所谓“成年人的秘密”之一:“幸福并不总是让你感到幸福。”

、现代社会学研究支持了她的观点。斯沃斯莫尔学院的社会学教授巴里·施瓦兹表示:“幸福作为生活的副产品,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将幸福作为目标追求,最终只会导致灾难。”


许多现代父母正不断追求这一目标,反而适得其反。我和同事开始思考:是否因为父母过于保护孩子,避免他们遭受任何不幸,反而剥夺了他们在成年后的幸福感?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医生保罗·波恩认为,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在临床实践中,波恩发现许多父母竭尽所能,避免孩子经历哪怕一丝不适、焦虑或失望。当孩子成长后面对正常的挫折时,他们会误认为事情出了大问题。



例如,当学步的孩子在公园里被石头绊倒,刚倒地还未哭泣,父母就会立刻冲过来安慰。实际上,这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不仅是在游乐场,也是在生活中。如果让孩子有时间去理解发生了什么(“哦,我摔倒了”),让她先感受跌倒的挫折并试图自己爬起来,她才能够体会到困难的感觉,并学会在未来生活中应对类似的困扰。


这些孩子在上大学时,可能会因为一点小麻烦就向父母求助,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当孩子被石头绊倒时,父母允许她稍作恢复再进行安慰,孩子就能学会:“刚才的那一秒有点可怕,但现在我没事。如果再有不快的事情发生,我可以自己解决。”


波恩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但很多父母却永远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在孩子并不需要保护的时候,过早地伸出援手。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当儿子在沙坑里摔倒时,我会急忙冲过去。记得儿子四岁时,我的一位朋友因癌症去世,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告诉儿子。毕竟他并不知道她生病了。而且我读过的育儿书籍都说,告诉孩子亲友去世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太过可怕。最终,我还是把真相告诉了儿子。他提出了许多问题,但并没有因为震惊而崩溃。总的来说,用波恩的话说,我对儿子的信任使他更加信任我,并最终增强了他的安全感。


通过告诉他这一事实,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我相信他能够承受悲伤和焦虑,而我会在旁边支持他渡过难关。如果我选择不告诉他,反而传达了另外一种信息:我认为他无法处理这些情绪。这正是许多成年人无意中向孩子传达的信号。



3

不曾体验痛苦的孩子

缺乏“免疫力”



哈佛大学讲师兼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指出,孩子如果没有经历痛苦,就无法发展出“心理免疫力”。他将此过程比作身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强调孩子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困难,以便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见过一些家长,在孩子未能入选棒球队或在全校演出中未获角色时,立刻打电话向学校投诉。还有一位家长,对孩子不喜欢一起乘车上学的同学,选择亲自开车送他上学,而不是让孩子学会容忍他人。这些孩子在青春期前很少体验到困扰和挫折。文明的意义在于适应不完美的环境,但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愉快时,往往过于保护,努力为他们铺平道路。


洛杉矶的临床心理师温迪·莫格尔,十年前出版了《放下孩子》一书,现为多所学校提供咨询服务。她提到,近年来“茶杯”式的新生愈发增多,他们如同易碎的茶杯,稍有碰撞便可能破碎。莫格尔表示,父母出于好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消除了所有的担忧,结果导致孩子在成长后难以应对挫折。洛杉矶家庭心理师杰夫·布卢姆也指出,即使有最优秀的父母,孩子也会经历一些不愉快的时光。他强调,孩子需要经历正常的焦虑,以培养适应能力。如果希望孩子在长大后变得独立,就必须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布卢姆认为,许多父母不舍得孩子离开,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能填补自己生活中的情感空虚。虽然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富,但这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呢?他叹息道,我们常常将自己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混淆,以为这样就是最好的育儿方式。在《纽约时报》中,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母亲瑞内·巴彻描述了将女儿送去东北部上大学后所感受到的空虚。她原本希望从其他母亲那里得到安慰,却发现她们正忙着为孩子的宿舍买冰箱,或是回家帮助中学生处理各种问题。于是,巴彻时常造访女儿的宿舍,以帮忙搬家的名义逗留很久。起初,她辩解说这是为了女儿好,但最终她意识到:“我正是那种‘直升机父母’。”


像巴彻这样的母亲并不罕见。莫格尔提到,每到开学季,许多父母在校园里徘徊不去,导致大学管理者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驱赶”他们。芝加哥大学在开学典礼结束时安排了风笛演奏,一曲引导新生到下一个活动,另一曲则是为了让家长们离开。佛蒙特大学甚至聘请了“家长驱逐员”,专门负责将那些紧跟不放的家长挡在门外。许多学校还设立了非正式的“家长接待院长”,以应对难缠的成年人。


近几年,许多文章探讨了为何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普遍拒绝成长,而问题往往在于父母对他们成长的阻碍。肯德隆观察到,由于如今的孩子相比于祖辈更少,每个孩子都显得愈加珍贵。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在不断增加——更多的陪伴、更多的成就和更多的幸福。在这个过程中,无私(让孩子幸福)与自私(让自己快乐)的界限愈加模糊。我回想起与一位夏令营营长的对话。当她介绍我儿子的年龄组活动时,提到篮球、T-ball和足球时,她迅速强调:“当然都是非竞赛性的,我们不鼓励竞争。”我忍不住笑了,原来竞争被视为洪水猛兽,孩子们都避之不及。


我们似乎采纳了一种“鱼和熊掌兼得”的心态:希望孩子取得高成就,但又不愿意让他们为取得这些成就而付出必要的牺牲和努力。讽刺的是,自信与一个人未来是否幸福并没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当这种自信来自于不断的宽容与赞扬,而非真正的成就时。



4

选择与安全感


研究显示,影响一个人未来能否充实和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坚定性、适应性和接受现实的能力。具备这些品质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然而,如今许多孩子缺乏学习这些品质的机会。

一位幼儿园老师简深有体会,她讲述了一位母亲送孩子上学的情景。母亲忙于签到时,孩子跑去玩耍,与另一名孩子发生了冲突。她的孩子先玩到一辆卡车,但被对方抢走。争执了一会儿,对方给她的孩子扔来一辆旧卡车,她的孩子见局势不妙,也就接受了这个结果。然而,母亲却不满,跑过去说“这不公平”,要求对方还回卡车。“你看,孩子本来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但她的母亲却破坏了这一切。”


另一位在幼儿园教书17年的老师也指出,近年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干预越来越多。她提到,“入学后,孩子会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这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因为有时他人的感受确实更为重要。”这位老师还表示,许多父母认为他们设定了限制,实际上并没有。当孩子坚持要求买冰淇淋时,家长最初拒绝,但经过几番谈判后却让步。“每年都有家长找我询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话?为什么她不能接受拒绝?’我会告诉他们,孩子之所以无法接受拒绝,是因为你们从未真正拒绝过。”



斯沃斯莫尔学院的社会学教授巴里·施瓦兹认为,充满爱意的父母在给孩子提供大量选择的同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他指出:“我们这个时代普遍认为选择是好的,选择越多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当选择较少时,孩子会感到更有安全感,焦虑感也随之减少。有限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某项事物,而这种专注恰恰是未来生活中所需的。研究表明,专注于某项任务能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而那些面临过多选择的人往往难以适应生活。施瓦兹补充说:“我并不是说要阻止孩子尝试各种兴趣或活动,而是要理智地给他们选择的机会。”


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可以随时退出;如果对某件事不是百分之百感兴趣,可以尝试其他的。”那么,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以同样的方式生活,难道不显得奇怪吗?

在为孩子提供无尽选择的同时,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号:他们有资格过上完美的生活。正如哈佛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所言:“当他们感到不满时,总会有其他选择在等待。”


在父母的焦虑之下,潜藏着一种误解:如果我们做得对,孩子不仅会成长为快乐的大人,也会成为使我们感到快乐的成年人。然而,养育固然重要,却无法超越孩子的天性,不同的养育方式也适用于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孩子接触艺术,但无法教会他们创造力;我们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不良同伴、糟糕成绩等伤害,但在生活中,他们终究会遇到挫折。实际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童年时,他们的成长反而可能变得更加困难。


「Elite独家留学规划VIP群」限时开放申请中!想了解更多关于海外名校留学申请、个人定位、教育规划等事宜,获取“选校攻略”“面试秘籍”“文书写作”等干货资源合集,长按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回复“本科留学”或“中学留学”,我们将邀请您进群交流!




公众号
Elite精英留学
“精英家庭的国际升学管家”,2013年成立于香港,在香港、深圳、美国均设有办公室。近十年来,Elite团队已为1000+全球高净值华人家庭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教育规划及留学申请服务,王牌业务为香港国际学校申请、顶尖海外私立寄宿中学申请、顶尖英美大学申请。
... 更多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