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物理的人大附中ICC男孩,扬长避短拿下英美双申大满贯!
阅读: 357 发表:1年前学生档案
学生信息:Tony同学
高中就读:人大附中ICC AP项目
录取院校:英国(帝国理工,曼大,杜伦等)美国(UCSB, USI, UCD, UCSC)
Tony同学和丽格是在11年级的时候开始协作的,在过去两年的准备中,经历了标准化考试出分不利,AP考试因为疫情取消等申请挑战,然而丽格顾问团队和Tony同学一起扬长避短。在今年的申请季中,用物理这个极具挑战的申请方向,进行了英美双申,在英国方向收到了帝国理工、曼彻斯特等知名英国大学录取,美国方向也收到了UCSB、UCD、UCI等大学录取,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申请故事!
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我敢于挑战高难度课程!
我高中就读于北京人大附中ICC AP项目,属于北京公立国际部体系中还不错的定位。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课程资源也是蛮丰富的,而我通常选的课程也是难度偏大的,基本都是有人数限制和课程标准的课。虽然我的成绩整体排位不在年级最靠前的位置,但最终的成绩也都基本在A,所以在GPA维持上我做的还是蛮不错的。我觉得这个得益于我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平常会比较用功,但在考试之前绝对不会复习。比如说考AP这段时间就是考前一天我基本上是看书或者是出去玩。我认为学习更注重平时积累,每天上完课巩固一下,一点一点积少成多,这样会更扎实。我看很多同学会考试前熬夜学习,临时抱佛脚,但我一般不会这样。
除了学校高难度课程以外,AP课程我修的也比较多,但因为疫情去年没考成,所以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我只有AP Calculus AB,AP Physics1和AP Physics2 三门满分的成绩。我今年是把高二和高三学的AP都一起考了,目前也是在等成绩出来,再决定最终去哪所学校。
GPA我做的不错,但是标化并不是我的强项。我最终是没有提交SAT或ACT的,语言成绩上虽然我提交了托福,但分数相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可以说是偏低。我觉得这个的主要原因是我9-10年级的时候不太重视标化,把高中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活动和课堂上,到后期要集中出分就难度比较大了。另一方面,我自身也比较排斥这种形式的考试,刷题式的练习会让我感到厌倦,感觉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在全英文环境下浸泡式的学习英语,肯定会有更加本质的提升,也会让我对于英语语言和中文汉语在思维逻辑底层建构上的认知会更加深刻。但在当前的中文环境下,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和我的思想文化发生碰撞,但我还没有将他们很好的连接起来,所以这个其实是我申请上的一个短板。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理工+文艺双向发展
在活动上,ICC的资源相对还是不错的,不仅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说社团、校队、电影节;也会作为渠道让我们去接触的一些面向全市、全国的活动,比如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还有一些北京市的科研项目等等。我觉得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活动上面的投入度也是很高的,这对我后期的申请应该也是比较加分的。
首先,我是学校天文社的副社长。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参加了天文社,到高中我还是想继续下去,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去参加了竞选。天文社的日常工作包括定期开展观测活动、举办讲座、还有做一些比赛的培训指导等。这一方面可以算是我在物理方向的实践与运用,另一方面也很好的提升了我的领导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然后在高一升高二的时候,我创办了一个社团叫IWF,Information Without Failure。社团主要的目标是帮助我们ICC同学去获取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竞赛信息、大学信息、电子书搜集、学生笔记等,然后我们定期也会制作一些课程,发布到网站上分享给大家。这些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也让同学们在获取课外活动资源方面变得更便捷,算是对学校和同学们做出的一些贡献。
除此之外,艺术方面,我在高一的时候,也帮忙组织过学校歌舞嘉年华,高二时候是校园电视台的副台长,专门负责策划电影节活动,包括活动安排、影片审理和联系校外专业人士之类。我之前也有舞蹈经验,参加了学校的男子舞团,练了大概1年多。虽然当时出于某些原因没有继续练下去,但是也是一段很丰富很有意思的经历。
校外参加竞赛与夏校
继续深耕物理方向
校外活动上,我主要是从我的天文兴趣方面来进行开展的,并且参加了很多的比赛。比如ISSDC这个比赛,是一个类似于太空城市建设或者是太空基地设计这方面的比赛,这个比赛需要打各种轮次的比赛,比如说要从全国赛打到亚洲赛、世界赛,我很幸运在ISSDC打到了世界赛,虽然没有夺冠,但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还有一个叫GFSSM的比赛,我也拿到了全国第二。因为我一直对天文方面很感兴趣,所以也在坚持参赛。然后我也参加过竞赛,比如BPho和ASOP,这两个比赛也帮助我提升了对物理的理解能力。
ISSDC官网截图
另外,我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上了两个暑期夏校,因为那年AP考试取消了,所以丽格老师建议我把这段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其中一个夏校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课,讲的内容还是蛮深奥,另外一个是丽格老师帮我申的斯坦福夏校,有关物理方面。我当时选的课是XP670,主要讲的是近代物理,包括相对论、量子物理。这门课学起来有点困难,因为是个线上课,老师一周可能主要是上课一个半小时,剩下时间都得自己看材料自学。但是这个夏校非常好的一点是带了2个大学学分,并且我最终的成绩也拿到了A,所以申请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向学校证明我的学术能力。
哪些特质
让一众英美名校对Tony青睐有加?
首先,我觉得我呈现出了自己对于物理专业的坚定和热爱,以及自己未来发展的潜力。我从初中开始就对物理很感兴趣,上了高中后也是坚决要学物理,而我的家人们也都挺支持的。所以在方向上我是比较早就确定下来了的,没有其他专业的干扰,这让我在物理上可以有更深的探索。而且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校内外活动的参与和获奖,让我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和收获感,也看到自己在这方面发展的潜能,从而促使我我更加坚定的选择了物理专业。而且,对于物理专业来说,通常本科读完大概率都会去读研究生、博士生进行继续深造,所以我认为在申请时不仅是要体现我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向大学展示自己长期发展的潜力,所以我在发展自己物理兴趣的同时,也会和工程、计算机、数学这些专业交叉应用,融会贯通,做了一些跨学科能力的展现,让自己的形象更加丰富全面,而我一直以来的努力也获得了我们学校老师的认可,在推荐信上也很好的肯定了我。
另外,我展示了我对物理专业的一些未来畅想。从长远角度来看,我认为大学会看我在未来会对物理学科是否能保持热爱,能否有自己的深刻理解,以及去做一些改变学科、实现进步的事。我在文书中也提到对于未来的畅想,比如说我一直去打ISSDC和GFSSM比赛,然后通过这些比赛我产生了哪些想法,以及延伸到更加宏大的对于未来人类发展的一些愿景。我希望大学招生官能看到对于大学物理研究我个人的想法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而不是去关注某些我没有做好的地方。
最后,我并不是一个刻板的理工直男形象,在人文艺术方面我也是有涉略的。但实际上要体现这点很难,因为我在家里会看一些中文文学书或者英文文学书,但是非得说要搞个形式,到外面参加读书会、参加社区戏剧社,或者去发表文章对我来说也不太现实。所以这方面的话,我主要是在丽格的老师的建议下,做了自己的网站和公众号,记录了我的高中生活还发了一些文章观点,在提交申请材料的时候放在了补充材料里。然后社区贡献方面,我主要关注环境保护这个话题,比如说我们天文社举办过环境保护的讲座,然后还有这方面的美术作品,一幅画和一个小雕塑,雕塑还被放到798艺术馆里面当了一个小艺术品。
科学择校不盲目
丽格助我冲梦校
择校方面,美国方面我主要是申加州系,所以我把加州能申的都申了。其他的学校我主要就看两个点,一个是学校物理专业的排名,比如说教授水平、科研项目以及申请难度;另一个是学校的地理位置,我更偏好在大城市旁边的学校,这样机会会更多,但我也不考虑像纽约这种太过繁华的城市。
择校这个过程,真的要特别感谢丽格老师,可以让我理性地去看待学校排名,还有我和学校之间的匹配度。我一开始有点心急,比较看重排名,只想申一些排名特别靠前的学校。顾问老师知道我的想法后和我沟通了好几次,认真的帮我分析,让我认真的思考到底我期待的大学生活要怎么过,我的未来到底想干什么,也帮我分析了这些学校和我的匹配度。所以在和丽格老师沟通完后,我在择校的时候就不是完全看排名了,而是更加理性的去分析,针对各种层次学校都进行了挑选,给自己留了一些回旋的余地,也让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认真去反思,我选择这些学校是因为它们名声特别好,还是因为这所学校是真的适合我?同时,丽格老师也没有去打压我的期待,我的校单中也有一些排名很靠前竞争非常激烈的学校,拿到帝国理工的录取也离不开老师们全力支持我去冲刺,这是我非常感谢的。
帝国理工截图
17年的经历浓缩进600字的文书
困难但有价值
文书方面,我是先写的加州文书,再是英国文书,最后写的Common APP主文书。Common APP的主文书主要呈现的是对人生履历的梳理和思考过程。我前前后后写了很多版本,因为要用600多字来展现人生前17年的精华部分,对我来说太难了。我经常会想到一个点子,然后去思考这是否能代表真正的我,以及这会让招生官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大概想了可能有20多个点子,然后去问顾问老师的意见,有些点子被否决了,有些点子被留下来,所以前期这个思考的过程比较困难。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应该被打上标签,有一些特点是无时无刻在我身上发挥着作用,但我并没有把它当做“炫耀”的点,所以这个方面会纠结很久。后来我选择了自己成长经历中比较重要的点来写,因为这个更贴合我对文书的理解。
对我来说,Common APP的文书是最难但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因为那段时间我会为了获得更好地灵感和想法,去回忆自己前十七年的人生,我会去回忆自己记忆里的事情,也会去问家长我小时候是怎么样的。这就像是一个定期的人生总结,让我再去认识一遍不同年龄段的自己。但是在思考人生的过程中,其实是伴着焦虑和困惑的,那时候特别困惑的时候,我就去看书,我在那段时间看了很多自传,看别人的人生是怎么过的。比如说,当时有几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乔布斯传、爱因斯坦传之类的。我去看他们是怎么面对人生挫折,他们是怎么克服挫折,然后实现自己的人生成就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然后我再回看自己过往的十七年,就感觉我过去的人生阅历给了我向前看的动力。同时,这段时间还给我一个机会去思考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所以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让我思前想后,以第三者的视角来看待自己,也让我有更明显的成长。
另外,文书是非常考验写作功底的。我的文书是从一个比较小的点展开的,但同样的写法,有些人写出来就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写的很好,但如果我去模仿,其实很难模仿到别人的精华,有时候可能我也没意识到这个写法到底适不适合我,或者说我到底自己能不能写出来这种高水平的文书。所以有时候写出来就感觉有点意识流,比较飘渺,丽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们光在文书上就做了无数次的沟通,老师就陪着我一个思路一个思路的分析,反复的写,反复的改,最终的文书我觉得还是非常能呈现自己从一个小的细节逐步的成长蜕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再者,美国学校的文书和英国学校的文书也不一样。在学科专业方面,加州文书和英国文书可以相互借鉴。但是英国文书整体还是更偏重于学术,所以写的策略也不太一样。我主要写了专业相关的东西,参加过什么活动,看过什么书。另外,英国文书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你写的任何东西都要十分清楚了解,因为在面试中他可能会专门问你文书中的内容。
丽格助力
省心省力省时
首先,我要总结下,跟丽格老师协作,真的是省心省力省时,非常给力!有时候我需要去看网站或者做些材料,但因为事情太多我没太多时间去准备,我就会去找顾问老师,让她帮我把事情大致讲一下,我再去考虑就会轻松很多,也节约了很多时间。还有一些需要和老师或者学校沟通的事情,我会提前和顾问老师交流,她就会反馈一些她的想法,给我一些建议,比如说沟通方式、沟通技巧,帮助我更好地达成我的目的。
丽格顾问老师们的建议都非常专业。比如说我写文书的过程中,跟老师沟通完,我起草后把文书发到群里,顾问老师会给我建议,帮我进行润色修改等,在行文结构和表达方式上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就让我觉得特别方便。另外,当我在一些选择中纠结的时候,老师们也会给我很多中肯的建议。因为有的时候并不是说这条路是对的,那条路就一定是错的,或许只是两个不同方向的选择,丽格老师会用她们的经验告诉我好走的那条,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给未来申请人的建议
首先,不要过多的去关注你的同学,做好自己就行了。不用总去问别人准备的怎么样,都做了什么,也不要因为别人获得了一些成就而着急,更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想上哪个大学,上完大学之后还想去做什么,每个人的申请都是要把自己最本质的那面展现出来。
第二,对自己喜爱的事情花时间钻研,不论是去参加比赛还是做科研,或者其他的一些活动。一方面它确实会的你的申请有很大帮助,让大学看到你在兴趣方向的探索和努力。但更深远的一面是你在花时间做这件事的时候,也会对这个行业进行思考,这是不是真的适合你,你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期待,进而影响你的人生方向。
第三,把握写文书的机会,认真去做这件事。这是前十七年的人生绝对不会有的一段经历,你要花半年的时间来总结自己的人生,这是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丽格顾问说
Tony同学是在11年级10月份的时候加入我们丽格美本申请体系的,因为Tony的学术兴趣确定的较早,所以他在9-10年级已经参加过一些理科相关的竞赛了。然而理工科的竞赛,越到高中后期竞争越激烈,尤其是中国理工科男生在这个赛道上的竞争可谓是卷到天际!
为了帮Tony平衡当时要准备的托福,SAT/ACT,以及预防理工竞赛的竞争过于激烈而可能出现的其他意外,我们在设计学生的申请形象时,增加了多元化的元素,综合Tony当时的情况,建议了学生除了理科类竞赛活动的参加,也希望学生可以在文科方面提炼一下,呈现一个理科有深度,人文有广度的均衡形象。我们提前收集素材,指导学生建立了一个展示自己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网站,希望招生官可以看到学生不止是学术优秀,在其他方面学生做的一样好。另外学生已经参加的各项活动中,缺少展现社会关注度和为社会做贡献的元素,所以我们指导学生把参加的天文社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突出学生领导力的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Social Awareness。
北京去年因为疫情所有的AP考试都被取消,对于学生来说是失去一次向学校证明自己学术能力的机会。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帮学生申请了Stanford Pre-Collegiate University-Level Online Physics的项目,这个课程不但有大学学分,难度也比较大,而且可以把成绩单发送给学生申请的大学。学生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拿到了A的成绩,这门课不但向学校证明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时也可以向学校证明学生的语言成绩虽然不高,但是不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弱。
文书头脑风暴的开始阶段,对于Tony而言,如何用有限的文字体现自己的过往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过程,于是我们探讨过不同的主题,不论是什么样的内容,我们都会认真的帮学生去分析,从Common的主文书,加州系统的文书,单独学校的补充文书,每个题目我们都认真探讨,希望可以利用文书帮学生在申请的道路上走的更顺利一些。英国学校的申请文书,我们采取的也是和美国学校不一样的策略,重点还是根据英国学校的特点和喜好帮学生准备英国的文书,在英国的文书中我们重点突出学生学术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的领导能力做了描述,向英国的学生展示了学生更全面的一些信息。最终的申请结果也正是证明了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学校的选择上,家长参与的不多,重点是和学生做的沟通。虽然学生的语言成绩不理想,但是我们在建议一些相对安全的学校的同时会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要求,而且我们其实也是和学生抱有一样的想法,一起创造奇迹,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同时采取相应的申请策略,把个性化做到极致!比如在申请英国学校的时候,学生的语言成绩不占优势,我们果断的在申请系统中没有提交学生的托福成绩,但是对于曼大这样的学校,虽然我们无法在申请系统提交语言成绩,我们还是选择了单独送分过去。从英国学校的申请结果来看,也证明了我们非常正确的申请策略。
丽格顾问详细解析本案例:帝国理工大学:热爱物理的人大附中ICC男孩,扬长避短拿下英美双申大满贯!
关注丽格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