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内向的孩子如何在留在国际学校做鸡头,和去美高做凤尾之间做选择?本来以为美国比较开放包容的环境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我的外甥女(很优秀但是比较内向的孩子)去年因疫情从一所排名前35的美高转回上海一所准一梯队国际学校(9年级完整线下,10年级下学期回的国,插班入学),一下子从中下游学生变成了尖子生,学校方面为她额外提供了很多资源,还给了奖学金,她反而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她自己也表示在美国交不到朋友,各种资源作为国际生也很难争取到,现在回国了开心了很多。所以想请问各位老师,留在国内不差的国际学校做鸡头,等他们再成长一下去申请优质美本,是不是对不自信的孩子是个更好的选择?谢谢。
-
每个孩子的情况会不一样,他们的适应能力也会不一样;在美高是否能交上朋友,也是取决于孩子的英语沟通能力,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和遇上了什么样的朋友。但孩子一般去了美高都有一段时间适应期。在美高一个学期没有交上朋友并不一定能说明问题,可能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已。但无论什么情况,选校一定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孩子有了自信心,做什么事情都是事半功倍。
-
这个问题,用有限字数,不容易说得清。我尝试着说说。请勿拍砖啊。
一、“内向”与“不自信”,恐无必然联系。“内向”者,可能确实因为“不自信”、怕犯错。同时,也可能自信满满,但天生就是脸皮薄、对陌生环境敏感,或者不善言辞。如是后者,其实,在哪里表现都差不多,很难说有根本性差异。老话说,江山好改,本性难移嘛。“内向”的人,不会因为一个环境,就变得侃侃而谈、成为一个外向的人。
二、当“鸡头”还是“凤尾”,与在美高、国际学校,恐无必然联系。都可能,都不能。关键取决于学校基础水准与个人能力间的匹配度如何。在美高只当“凤尾”,反映的很可能是:当初,美高择校失误,即是“错配”(mismatch)——“TOP35”>个人能力。原因要么在乎排名,要么基于高标化成绩的自我误判。其实,去个稍低排名的美高,很可能就是“鸡头”,未必一定要回国内。
三、当“鸡头”、“凤尾”,还与学校规模有关。要容易被“看见”、“听见”,就得去规模适中,尤其不能太大的学校。安多佛、埃克塞特都是过千人大校,劳伦斯维尔、科瑞布鲁克也是八百来人。在这里,除非你特别出色,否则,不容易“出头”。这并非说孩子不好,而是说不特别出色而已。好比国内公立学校五六十人大班制,不在前30%、50%,老师哪里认得你!在三五百人这样的中等规模美高,会容易得多。可惜,不清楚孩子以前美高、现今国际学校的规模,不好发表意见。
四、自信地成长,是最重要的。这个,毫无疑问。因此,外甥女回国,仅仅看这一点无疑是上策——我是说,仅仅看这一点。同时,也要看到另一点:从美高到国际学校,收获了自信,恐并非全无代价。这个代价,有多大、是否恰当,我不知道。这里,我提醒一下,说一说原因所在。
“TOP35”,应该算优质美高。常态下,对学生、国际生,会一视同仁。这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不同学校表现截然不同,会否多少暗示着:她以前的美高,与现在的国际学校存在“质量差”?
我举个亲身例子。如果我的孩子们当年选择去本地某所国际学校,因他们托福都是110+,很可能每人拿到十来万人民币的奖学金!但是,我们还是做了其它选择——去美高!
为什么?
就因为有个“质量差”。
2017年申请季,两周里我走了美国十个州、看了十几所申请的寄宿美高(无走读)。我看到了一些以前从没想过,更从没看过的东西。我完全不懂美高!回来后的感觉,用“震撼”二字,实不为过。我的感叹是:人家,原来这么玩!
主要不在学术上。主要在学术之外。
优质美高之“高”,不在于大楼之高、设施精良、有钱,甚至,也不全在于师资品质之高(譬如通常都有几个博士当老师),而在于“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那特定校园文化和整套体制机制的品质、效率之高。这个,没法仿制。就这点,国内再优质国际学校,哪怕收费已可媲美美高(现在已有不少这样的英美冠名合作学校),无论英式、美式,无论IB、AP、A-LEVEL,无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双语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都难忘其项背。原因太复杂,这里略去300万字(是真的)。如果你有机会认认真真参观过十几二十所前TOP30美高,尤其做过“Shadow Visit”,你会明白我说的。唯一的问题,是难进。
教育,是一种服务。所有服务,其品质都决定于服务过程。咱们能够看到的,却只有结果——一旦行差踏错,悔之晚矣。孩子的教育、成长,不可来个“Yesterday once more”,昔日重来。优质美高,与优质国际学校,差距就在那个四年的教育、教学过程。除非一头扎进去,否则,咱们不容易看出门道来。因此,从美高到国际学校,我怕的是——她要付出“全人教育”过程这个代价。这点,值得咱们做家长的警醒。
切不可因为“凤尾”,沾沾自喜。
希望您会跟我一样,都看到这一点。
我省去的300万字,会陆续在本站登载(链接:http://www.findingschool.net/dashboard/topics),或者,点击我的头像,戳“我的专栏”,即可看到。 -
您好,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鸡头凤尾都是相对而言,不论在国内的学校还是国外的学校,我们在择校的时候建议一定要适合学生,而这个适合是多方位的,包括学术,氛围,活动等,学术上我们建议尽量是跳一跳能够到的状态,有挑战,但挑战不要过大,氛围上要适合孩子的个性,比如说像您外甥女,就比较适合一个温暖,包容,支持度高的学校,资源上也能够支持她发展自己的兴趣,学术爱好等,找到合适的平台,不管是美高还是国际学校,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在美本的竞争中,美高还是有其天然优势的,但考虑到亲子关系或者孩子自己更喜欢国内的环境,也可能国内更适合。
-
2个事实
1. 有些美国华人的孩子小学,初中在私立学校上学,高中读公立。就是为了做鸡头。
2.进入优质美本后,读不下的学生中,公立高中毕业的偏多。
-
这个只能因人而异,教育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果您外甥女在国内觉得很自信,并且成绩能够拔尖,那也是一件好事。
-
你好,这个主要是看孩子的适应性。有些事情的凸显,是需要前期有积累有沉淀的。因为在美高是中下游学生就否定孩子在美高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好的影响,也是不恰当的。当然,如果孩子认为在国内学校更适应,那么就待在国内学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
孩子在高中成长阶段最重要的是引导以及陪伴,对于想要爬藤的孩子,美国高中绝对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选项,过去确实很多进美国名校的中国孩子,如果不是美高,就是曾经有过在美国生活/学习的经历,或是有可以跟学校证明自己可以融入多元文化的特质。
一般来说,很多美国高中,都会非常主动的帮助国际学生,并且当地的学生也非常乐意跟中国学子做朋友,因为中国人一般都比较认真努力、比较不会变坏,也是很多美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习的对象。
每年在美国,大约有越约10%的中国孩子适应不良,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专长以及能力,但通常在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学术分围比较强的城市,例如波士顿,大多孩子都会被环境往正面的方向去成长。
美个孩子的特性各有异,有能够适时帮助孩子的导师在意旁鼓励,便且积极跟家长沟通,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来美国学习的孩子。 -
如果你有记忆,曾经有一位美国就读的女孩(老家也是杭州的),返回杭州二中,但是家长看重的是二中的国际奥林匹克赛的机会,她最后进了哈佛。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就是凭这样,目前的成绩拔高就说好,太早,因为11年级开始才是拼刺刀的时候;另外一方面,她在美高,没有获得资源,说明她在争取这些机会,以及待人接物上有弱点的,这些她没有正视,反而选择了躲避,这只能说明她还是不成熟,她选择去美高读书或许太早等等,相反,上海的国际学校适合她了。对你自己孩子,是否如此,要看。
其次是,孩子这样一来,说明她不是进步,反而过于在这样环境下的安逸了,这反而对孩子不利的。总之,学校适合不适合最重要的,资源利用也是狠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