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低龄孩子留学,首先孩子低龄通常意味着思想上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影响;其次留学的环境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思想的成型。对于您的担忧,即低龄留学无法在东西文化中达到平衡,我们认为,优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您所说的那种人才,假如孩子变得偏激,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因此,在选择学校方面,一定要多做功课,咨询真正了解的朋友、老师。
孩子处于成长中,尚未定型,倘若因孩子暂时的想法而判定他“偏向西方”未免有失偏颇。尤其对于自己的孩子,更应该给与充分的空间予以成长。若家长在这方面较为担忧,可以关注孩子思想的成熟过程,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修剪“枯枝杂叶”。西方宣扬的是普世价值,或许家长眼光不只囿于眼前。 -
这个应该属于个例,今年回流主要是因为疫情,但是我从事留学行业多年,基本上出去的孩子在美国上学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而且我也经常赴美看望我们的在读学员,都非常阳光、包容、优秀,这也是我们中国很多送孩子出国的原因,因为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这些都是优势,另外您提及的国际学校也得考量,就算是国内的国际学校也是参差不齐的,还是回到我一贯跟大家说的一个观点,就是咱一定要长线规划,孩子在资深顾问老师的指导下规划,综合能力提升了再出国,而不是为了出国而出国,因为经历了长线规划,孩子其实很多能力,不仅仅是英文能力,还有很多美国牛校需要的品质等等,孩子都培养出来了,这样申请上的学校也是非常棒的学校,过去上学孩子会如鱼得水,希望上边的解答可以帮到您!
-
教育不能只看一方,而且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很关键。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这种崇洋媚外的孩子并不是美初或者美高造成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潜移默化影响也很关键。
-
美国人的洗脑功夫本来就是全球第一。另外需要考虑的是,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的家长,绝大部分是推崇美国教育,甚至是。。。的。家长的长期潜移默化影响也起了很重要作用
-
家长您好:
关于崇洋媚外这个话题之前在 FS上也有过探讨,我个人一直不太赞成对孩子动辄戴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个人觉得国外的教育和国内的教育各有特色,出国接受不同的教育可以拥有全球的视野,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是个个人提升的问题,上升不到崇洋媚外的程度,爱国不该意味着“闭关锁国”不接受外国的理念。
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是经历了两种教育的对比,而且也亲自体验了两种教育的不同,他们最应该是有发言权的。至于用英文交流,这个应该是已经形成了语言习惯,我不觉得有什么?很多华人的孩子,虽然会说中文,但是在家里,通常和父母的交流也完全是英文或者是中英参半。当然,也不排除有极少数学生留学的优越感,语言的优越感等等,但是这毕竟是极少数。
孩子们偏向西方,并不能就说是贬低另一个,而且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的综合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绝大部分不保守的说,应该至少有80% 以上的孩子是在两个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的。
一些在美国出生的ABC,尚且能做到两种文化的认同,您还担心在留学生不能吗? 再者说,碰到这种情况,最好和孩子们有一些更深的交流,听听他们为什么认同西方或者是偏向西方? -
您好,今年学生回流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因为疫情。从我自己平时带的学生来看,其实崇洋媚外是个别现象,这和家庭的教育以及在美监护人的引导分不开。很多家长选择寄宿,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没什么大事儿了,其实我还是很建议家长平日多和孩子交流,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美国的大环境其实还是非常多元化的,我之前有接过学生本来是在香港的国际学校读书,后面家长觉得香港的学校眼界窄,导致孩子越来越排外,于是将孩子送到美国,我们带了三年之后,孩子在性格上以及眼界上,还有对待中国同胞的态度上都发生了非常非常大的转变,包容性变得更强了。所以其实这和孩子本身,以及家长平日的引导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