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您好,大学招生办在审阅申请的过程中,第一道筛选标准是GPA、托福、SAT、AP成绩,第二道筛选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在某一领域获得了特殊成就,英文中所说的“spike”。如果没有项突出成就,申请顶尖院校会非常吃亏。希望有帮助!
-
美国大学的招生官都会告诫和强调申请人要“Be Yourself". 真的是这样吗?还是他们骗你的?申请大学的过程其实就是申请人向大学推销自己的过程,打一个不太恰切的比喻,但确实是如此的,把大学比如为顾客,把学生比如为待销的苹果。学生们不要因为把你比喻为苹果而不开心啊。假如顾客想买苹果,而苹果不显示出自己的苹果的话,顾客是不会把那个苹果买走的,这就是你必须得Be Youself。而苹果只显示出自己是一个苹果,而没有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质苹果的话,顾客是不会首先把那个苹果挑走的,顾客会把别的优质苹果先挑走了。所以,学生们不但要Be Yourself,还得展现出一个优质的你。我遇到过很多坚持要Be Yourself的学生,坚决不愿意修改文书,认为那个就是他们自己,认为那样子大学就会录取自己了。为了这种情况,我们反反复复花上大量时间来跟学生们讨论以及论证。我从来不反对Be Yourself,但得把自己的优点突出。
-
如果孩子很抗拒顾问推荐的背景提升项目,那可能是沟通的问题,也可能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建议还是要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美本申请 Be Yourself 还是很重要的,这个和技巧和策略不冲突。通过 Be Youself, 孩子找到真正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课外活动或者科研项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且项目也是有特色、独一无二的。孩子也能够非常有 passion 地把自己的项目、经历通过文书、面试等和招生办分享。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中介介绍的背景提升项目都是市面上 Off-the-Shelf 商业化运作,项目描述都很高大上,但就走个流程;孩子也没学到什么,也不了解项目的细节,很难在申请材料中很好地把项目展现给招生办。选择这类项目一定要谨慎。
孩子现在10年级,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可以朝和专业接近的方向去挖掘、设计课外活动,或者科研项目。如果还不目前未来专业走向,那可以多方面去探讨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分享自己的经历、旅程。勇于发掘、探索也是美国大学喜欢的一种 Character. 毕竟美国大学生一般都是在大二的时候才决定自己的专业。根据大学的统计,有一半的学生最后选择的专业并不是他们在申请大学时所填报的专业。 -
你好,美本申请be yourself设想不错,如果可以对报考的学校非常了解的话。如果不行的话,那就需要有外力支持了,这个当中如果请中介,当然是中介对孩子的特质,擅长,短板有比较了解,才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荐适合孩子的学术活动。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升学顾问的重要性了。
-
当然不是,优秀的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对自己的认识就比较清晰,知道自己喜欢和需要什么。如果中介推荐的学术性活动,孩子抗拒,可以再找一些相对比较活泼生动的孩子喜欢的项目去参加。不专注多元化也未尝不可,但是目前好的学校也是希望学生的活动在精不在多。中介的说法也有道理,孩子不想被压迫升级到难度高的项目,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怕难度高自己偷懒不太想有压力?还是活动本身真的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建议多和孩子沟通,中介老师的沟通能力也是要考察的。
-
您好:
毫无疑问,申请大学,特别是顶尖名校,除了GPA,标化之外,当然需要亮丽的背景,例如活动,比赛,义工等等, 如有可能,这些加上选课以及考试, 都最好能有关联性,这样便于体现学生对某一学科或者是某一领域的专注,也就是所谓的主线申请。
但是,一个好的申请者,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突出,而且也是自觉自愿自己非常有计划的去这样努力实践并且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您的孩子非常抗拒,那么或许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或许他不是一个喜欢别人去Push他的孩子,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或者中介的Push可能会去相反的作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努力,或者和他讲清楚道理了,让他自己去做,因为10年级的学生,说小也不小了,如果孩子自己有意愿,而且有自我能动性,那么他一定会身体力行去做的很好,而不是抗拒。
另外,孩子不想在高中这么专注于一个学科,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学申请,专业也是可以Undecided 的呀,再说了,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只要讲清楚了道理,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目标,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去发挥更好,必要时给与一定的提醒或者是引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