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泰仙 2021-06-18 09:10:15

成长读物《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跳出观念的大山!


​很多事情并没有对错,只是不同。
 
__
以前网上有过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外语?为什么非要走出国门? 
 
我对一个网友的回答印象深刻,他的大意如下:
我们走出去是为了看一看,不是因为羡慕,不是因为低人一等,我们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回击他国对东方人的偏见。可先要走出去,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发展程度,各种社会制度与其他国家的区别,孰优孰劣?当然,很多国家的很多地方,有些事物会对我们现有的观念、认知产生冲击,当观念对冲,我们于其中思考对错时,那便有了进步。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不同的成长环境会铸成不同的认知魔咒,就像山群一样围绕着我们,所见及世界。
 
发达的交通与网络让我们很容易看见这个世界,但看见不代表有所思考,我们尝试通过阅读书籍,理解书中传达的信息,教给孩子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跳出观念的大山。
 
美国著名青少年读物《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就以家庭观念及教育为主题,以作者塔拉·韦斯特弗自己的经历为原形,讲述了一个叫塔拉的女孩,走出大山,重新认识世界及成长的故事。
 
塔拉·韦斯特弗


__
小说主人公塔拉出生在一片与世隔绝的深山里,与世外桃源不同是,塔拉的家庭更像一个半封建半奴隶国家的缩影,父亲掌握着绝对权力,凡是有悖其观念的,都不被允许,妻儿子女的一切都要听从父亲的安排。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受教于这样的父母,塔拉的遭遇无疑是悲惨的。直到有一天,她的哥哥为其带来了希望,像是一道光从群山中的某处峡谷照射进来,这道冲破束缚的光被塔拉捕捉到,并为之奋不顾身。
 
塔拉想要走出大山,在其哥哥的帮助下,她开始自学课程,遇到困难,她就向姐姐寻求帮助,或者打电话请教哥哥,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与坚持,塔拉最终考入了大学。
 
可当塔拉走出大山,第一次漫步在大学校园中,她所表现出来的惶恐无措,就像印第安人第一次看见了海上来客。

完全不同的着装,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事物规则,不断冲击着塔拉的认知,这让她融入这个山外世界变得异常艰难。此后不久,塔拉逐渐变得孤僻,不与人言,原生家庭的烙印使她感到痛苦。
 
被大山挡住的除了路
还有接受不同世界的能力
 
一个人的眼界,取决于他的成长经历,看过什么,读过什么,思考过什么,与他有关联的全部组成一个完整的人。而塔拉,一个来自完全封闭家庭的孩子,她该需要多大的勇气?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走出原生观念这座大山?
 
山里山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父母孩子是两代完全不同的观念

因时代的局限,两代人之间因观念不同必然产生代沟,孩子认为长辈固执、保守,我们觉得孩子不够成熟,思想跳脱。
 
那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冲开观念束缚,也让孩子以阅读书籍,了解他人成长故事的方式,引导他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由此形成一套认知上的方法论。

家庭是我们跟孩子共同栖身的山
只有当他们化身为鸟
飞越高耸入云的山,瞭望广阔的天地
孩子才能感受到因思想自由带来的欢喜。
 
私属小管家